“小鐵釘”講“小好漢”
暑期,位于鹽城市建軍東路159號的新四軍紀念館內(nèi)游人如織。在“戰(zhàn)勝困難 建設根據(jù)地”展廳一幅巨大的新安旅行團老照片下,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三年級學生陳鈺凌正在練習解說——
“其中有一支叫作新安旅行團的兒童團體,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是十幾歲的孩子,有些團員的年紀跟我一般大。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(guān)頭,他們紛紛以稚嫩的肩膀與父輩們一同扛起抗日大旗……新安旅行團于1935年從淮安出發(fā),到1952年結(jié)束,歷時17年,途經(jīng)22個省市,行程5萬多里,大約相當于從北京到南極一個來回的距離!标愨暳枨宕嘀赡鄣穆曇,讓厚重的歷史充滿了活力。
暑期,新四軍紀念館面向鹽城市中小學少先隊員招募60名“小鐵釘”講解員,陳鈺凌便是報名者之一。陳鈺凌講解的新安旅行團老照片,由張愛萍拍攝。照片中,新安旅行團團員們正在排練節(jié)目,動作整齊劃一。
“鹽阜區(qū),三個旅,七旅八旅新安旅。當時流傳的這句話,道出了新安旅行團在根據(jù)地產(chǎn)生的影響。”鹽城市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小清介紹,1941年皖南事變后,根據(jù)周恩來的指示,
新旅開始分批秘密轉(zhuǎn)移到蘇北敵后抗日根據(jù)地。1941年,新旅先遣小組及第一批團員到達鹽阜區(qū)。在泰山廟(今為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),率隊的張杰和張拓在這里受到劉少奇、陳毅的親切接見,劉少奇、陳毅鼓勵他們充分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為抗戰(zhàn)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
文藝演出、出版報紙畫報,組織兒童團、少先隊,開辦兒童干部培訓班……在鹽城,新旅換上了新四軍軍裝,廣泛開展少年兒童抗日宣傳組織工作,群眾親切地稱其為“新安旅”。新安旅行團以自己的方式,超額完成新四軍下達的組建十萬兒童參加抗戰(zhàn)的任務。1945年,新旅隨解放兩淮的大軍進行火線宣傳,和部隊一起參加淮陰、淮安攻城戰(zhàn)斗,他們和攻城戰(zhàn)士一起從云梯登上城樓。
“新安旅行團的團員都是‘小好漢’,他們的年紀也不大。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,激勵更多青少年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,聽黨話、跟黨走,做新時代愛國奮進的好少年!标愨暳璧脑捳Z間充滿自豪。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名“小鐵釘”,為更多的同齡人講述紅色故事。
■記 者 何 淵 胡凌軒 徐天魁,通訊員 施佳宏 袁 坤